电解槽技术解析
电解槽技术解析 : 三种主流制氢方案对比
电解槽基础原理
电解槽通过直流电将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,其核心组件包括电极、隔膜及电解液系统。设备需满足高纯度产氢、低能耗、易维护及长寿命等要求,是可再生能源制氢的关键装置,广泛应用于风光电储能领域。
三大技术路线详解
1. 碱性电解槽(ALK)
工作方式
– 电解质:高浓度碱性溶液(如KOH/NaOH)
– 反应过程:
– 阴极:4H₂O + 4e⁻ → 2H₂↑ + 4OH⁻
– 阳极:4OH⁻ → O₂↑ + 2H₂O + 4e⁻
氢氧根离子经隔膜迁移完成循环。
核心组件
– 电极:镍基材料(占成本28%),影响电流密度与效率
– 隔膜:阻隔气体渗透,耐碱液腐蚀
– 密封垫:绝缘耐蚀材料(如特种橡胶),保障气密性
技术特点
成熟度高、成本低,适用大规模制氢。
2. 质子交换膜电解槽(PEM)
结构特性
单元电解池堆叠构成,核心为膜电极(质子交换膜+催化层),辅以气体扩散层与双极板。
反应机制
– 阳极:H₂O → 2H⁺ + ½O₂↑ + 2e⁻
– 阴极:2H⁺ + 2e⁻ → H₂↑
质子穿透薄膜定向传导。
关键材料创新
– 催化层:贵金属催化剂(铂/铱基)需抗强酸腐蚀
– 制备工艺:超声波喷涂技术可精准控制催化层厚度,提升活性物质利用率
– 双极板:钛基材料实现气液分离与导电
技术优势
响应快、效率高(70%-77%),适合动态应用场景。
3. 固体氧化物电解槽(SOEC)
高温制氢原理
– 工作温度:700-1000℃
– 阴极:2H₂O + 4e⁻ → 2H₂↑ + 2O²⁻
– 阳极:2O²⁻ → O₂↑ + 4e⁻
氧离子经陶瓷电解质迁移释放氧气。
系统集成
– 热能回收:利用出口气流预热进水
– 蒸汽处理:过热水蒸气参与电解反应
技术潜力
效率领先(90%-100%),能耗最低,但需解决高温材料稳定性问题。
技术发展聚焦
– 碱性槽:持续优化隔膜材料降低电耗
– PEM槽:通过超声波喷涂等工艺减少贵金属用量,突破成本瓶颈
– SOEC槽:开发抗高温衰减陶瓷材料,推动余热集成利用
关于驰飞
驰飞的解决方案是环保、高效和高度可靠的,可大幅减少过量喷涂,节省原材料,并提高均一性、转移效率、均匀性和减少排放。为企业提供围绕功能涂层的全套解决方案及长期技术支持,保证客户涂层稳定量产;针对特殊器械涂层需求,提供涂层定制研发服务;提供各类涂层代工服务。
杭州驰飞是超声镀膜系统开发商和制造商,产品主要应用于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喷涂、薄膜太阳能电池、钙钛矿、微电子、半导体、 纳米新材料、玻璃镀膜、 生物医疗、纺织品等领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