锂电技术科普

30 08, 2025

锂离子电池关键材料粘结剂

By |2025-08-21T14:17:27+08:002025年8月30日|

锂离子电池关键材料粘结剂 在锂离子电池的精密构造中,粘结剂承担着关键而不可替代的功能。它通过物理与化学作用,将活性物质、导电剂与集流体紧密结合,构筑电极的稳定骨架。其核心使命,在于“缓冲充放电过程中活性物质的体积变化”。以石墨负极为例,锂离子反复嵌入和脱出会引起颗粒膨胀与收缩,若粘结力不足,活性物质易发生剥离,导致电池容量迅速衰退、循环性能大幅下降。 某种水性粘结剂凭借其特殊的分子架构,可与石墨颗粒形成牢固的物理吸附与化学键合,并与集流体建立持久连接。这种结合机制犹如多锚点固定,即便在剧烈的电化学反应中,仍能维持电极结构的完整性。 尽管粘结剂在电池总材料中仅占约1%-2%,却直接主导电池的循环寿命与安全表现。实验表明,采用高性能粘结剂的电池,在经历上千次循环后,活性物质的保持率明显优于常规体系,衰减率显著降低。 从环保演进的角度看,锂电池粘结剂的发展经历了从有机溶剂体系向水基体系的转型。目前主流产品可分为两类:以PVDF为代表的油性粘结剂,以及以SBR/CMC组合为代表的水性粘结剂。 [...]

24 08, 2025

电极浆料固含量对锂离子电池制作有何影响

By |2025-08-19T16:19:02+08:002025年8月24日|

电极浆料固含量对锂离子电池制作有何影响 电极浆料的固含量是储能器件制造中的关键工艺参数,对生产工艺流程及最终器件的性能表现具有显著影响。固含量指浆料中固体组分(包含活性材料、导电添加剂及粘合剂)的质量占比。精准调控该参数对确保器件品质、提升生产效率及优化整体性能至关重要。 对涂布工艺的影响 固含量直接影响浆料的涂布特性。较低固含量下,浆料粘度低、流动性佳,易于形成较薄的涂层,但可能导致涂布均匀性下降,影响电极一致性。相反,较高固含量导致浆料粘度增大、流动性变差,涂布难度升高,易引发涂布不均、流挂甚至堵塞设备等问题。因此,需结合器件设计目标与涂布设备能力,合理设定固含量,保障涂布顺利进行及涂层厚度均匀。 对电极结构的影响 [...]

13 08, 2025

铝塑膜的关键质量特性

By |2025-08-05T12:33:45+08:002025年8月13日|

铝塑膜的关键质量特性 铝塑膜是软包锂电芯最关键的外包装材料,其性能直接决定着电池的安全性、密封性、寿命和外观。其质量至关重要,一旦失效可能导致电池漏液、鼓胀、性能下降甚至起火爆炸。 铝塑膜的核心性能要求包括: 1. 阻隔性能 [...]

6 08, 2025

聚酰亚胺隔膜的时代来了

By |2025-08-05T14:01:52+08:002025年8月6日|

聚酰亚胺隔膜的时代来了 在新能源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下,高性能电池材料的研究是推动电动汽车与储能系统进步的核心。聚酰亚胺(PI)凭借其卓越的耐高温、阻燃及绝缘性能,在电池隔膜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。PI薄膜能在500°C以上高温环境中保持稳定,并具备优异的电解液润湿性,为提升电池安全性和循环寿命提供了新方案。 聚酰亚胺是一类主链含酰亚胺五元环的聚合物,其中芳香型PI因性能优异而占据工业主导地位。其特性包括:1) 卓越的耐高温性(500°C以上,长期使用温度200-300°C);2) 出色的耐化学腐蚀性和阻燃性(LOI [...]

1 08, 2025

液流电池双极板材料技术进展与应用挑战

By |2025-07-24T14:57:59+08:002025年8月1日|

液流电池双极板材料技术进展与应用挑战 随着波动性电源在能源结构中占比持续攀升,电力系统对长时调节型储能的需求日益迫切。在众多储能技术中,液流电池凭借其本质安全性、功率-能量解耦特性及超长寿命,成为支撑新型电力系统的核心选项之一。其核心组件——电堆的性能直接决定系统效率,而双极板作为电堆的关键传导与支撑结构,需同时满足四大功能: 1. 导电互联:串联相邻单电池并导通电流 2. [...]

31 07, 2025

和锂电池相比,液流电池做对了什么?

By |2025-07-24T13:45:55+08:002025年7月31日|

和锂电池相比液流电池做对了什么 电化学储能系统正从辅助性的“备用电源”角色,加速转型为电力系统调度机制的核心组成部分。尤其在传统调峰机组逐步退出舞台的背景下,储能设备需要同时承担“快速平抑波动”与“持久能量转移”这两类截然不同的系统功能。这种功能分化,实际上揭示了一项重要的技术分野:一类储能技术主导短时响应,而另一类则成为长时储能的优选方案。这并非简单的材料之争,其根源在于系统结构设计理念的根本差异。 此前讨论虽提及两类技术在持续时间上的区别,但未深入剖析其核心原因:为何一类技术在1小时内性能卓越,而另一类却能轻松应对6小时乃至更长的任务?为何高能量密度、反应迅捷的技术在长时场景中难以施展?又是何种工程结构上的区别,天然界定了它们在系统级部署中的角色定位?本文旨在解答这个“结构差异如何决定系统命运”的关键问题。 在工程实践的思维框架中,一项新技术的价值评判,首要标准并非“是否最先进”,而是“能否有效放大”。实验室中性能优异的反应体系,若无法实现规模化、连续化、模块化扩展,其前景必然受限。工程领域有一个广为人知的法则:当设备产能翻倍时,其成本通常仅增长至原成本的约0.6次方(即0.6次方法则)。这揭示了大型工业流程设备(如反应塔、连续流系统)的核心优势——规模效应带来的单位成本下降。容积-表面积比的提升、辅助系统边际成本的递减,是这类设计的基石。 然而,并非所有设备都遵循此法则。例如,换热器成本往往随负荷线性增长,因其达到尺寸上限后只能叠加数量;微反应器性能优异,但扩能路径依赖模块复制,成本趋向线性甚至指数级增长。在电化学储能领域,这种模块化复制的结构逻辑,恰恰是主导短时储能的解决方案所选择的路径。 [...]

21 07, 2025

锂电池正极催化剂溶液的涂布

By |2025-07-30T12:27:08+08:002025年7月21日|

锂电池正极催化剂溶液的涂布 将超声波喷涂技术应用于 锂电池正极催化剂溶液的涂布 ,是一项非常先进且高效的选择,特别适合需要高均匀性、超薄涂层和节省昂贵材料的应用场景。以下是关键点分析: 超声波喷涂的核心优势(尤其适合催化剂溶液): [...]

20 07, 2025

锂离子电池自放电机原理与管控策略

By |2025-07-30T12:20:35+08:002025年7月20日|

锂离子电池自放电机原理与管控策略 开路状态下电池容量/电压的自然衰减现象,其程度直接影响电池存储寿命与可靠性。核心诱因可分为三类: 一、化学副反应(固有衰减) 1. SEI膜动态演化 [...]

Go to Top